影响检测结果的主客观因素

2017-09-30 作者:小编

(一)主观因素未发论文的检测一般由负责编辑该篇文章的编辑进行,编辑具有一定的学科背景,并全程跟踪该篇文章,可以及时发现与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检测结果相悖的问题并调整。已发论文一般都是第三方检测,因为论文学科范围涉及很广,检测者和检测报告使用者都不可能有全面的学术背景。

检测者根据电脑检测结果出具检测报告,而使用者对检测报告的数据进行阅读,并据此判定被测者是否具有入门资格。

由于单纯以检测报告上的数据为依据,再加上有些作者写作不规范,文章没有正确引用等,以上原因使部分检测结果和真正的抄袭率存在一定的差距,难以体现的公正性。基于对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研究,笔者曾提出要正确辨别“文字复制比”与“文章抄袭率”。

我们通常在检测报告上看到的“文字复制比”是系统提供的有抄袭嫌疑的文字,知网论文查重“文章抄袭率”是已经定性的抄袭文章的比例。[4]在实际操作中要能够正确辨析“文字复制比”的真伪,即使不懂文章的学术内容,还是可以通过一些通用规则来辨别抄袭程度。

(二)客观因素Cnki期刊文献检测系统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全文比对数据库,目前支持的稿件类型包括:DOC、TXT、CAJ、KDH、NH、PDF共五种格式,可以从词、句子、段落等多层面检测学术不端行为。[5]检测系统的功能说明显示该系统可以对多种文献进行检测,但事实上,不同类型的电子文档,在多次检测中会出现检测值不相同的现象。

如一位研究者在中国期刊网中检索出2篇题名相同作者不同的文章,他将这2篇文章的.caj版本下载并利用AMLC检测,发现2篇稿件与其自身的对比结果也并非(一篇是64%,另一篇是77%)。另外一个案例指出同篇文章以不同的格式检测,竟然造成检测结果有20个百分点的差别。

[6]不同的文档形式会对检测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这可能是系统是以word文档作为基准,其他类型文档在“外形比对”辨认的过程中可能还存在一些技术等方面的问题。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