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检测样例–中英居民主观幸福感比较研究

2017-07-30 作者:小编

知网论文检测样例--中英居民主观幸福感比较研究

幸福是人类价值之一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在追求幸福。思想者们希望找到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探究哪些因素影响了人们的幸福体验。世纪中叶以来,这种探究进入经验科学领域,西方学者率先开展主观幸福感的实证研究,既取得了共识,又保留着分歧我国改革开放年以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你幸福吗”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并已进入科学研究的视野邢占军;刘军强等,。本文主要探讨中英两国居民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异同。我们选择中英比较视角是遵循费孝通的“文化自觉”理念。从比较中认识自己、达到自觉是费先生“文化自觉”理念的要义(费宗惠、张荣华,。基于此我们试图借此项研究从跨文化圈、跨经济体的分析中发现异同、审度自我、预知前景。

根据英格哈特(的长期观察和比较研究,中英是当代的文化大国,处于两个不同的文化圏的核心:中国是儒家文化圈的核心,行为上是伦理本位、关系导向,结构上形成了“差序格局”;与此相对英国是基督教文化圈的核心,行为上是利益本位、个人导向结构上形成了“团体格局”费孝通,;梁漱溟边燕杰。中英还是两个不同的经济体的独特典型中国目前是一个快速发展、正在转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而英国目前则是一个缓慢发展、体制稳定、具有一般特色的资本主义经济体。那么,宏观层次的文化圈差异和经济体差异在怎样程度上、以怎样方式影响两国居民的主观幸福感?于此,我们首先研讨相关文献然后提出本文的理论假设后用两国可比数据检验之。

主观幸福感是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自我评价。世纪中叶兴起的幸福研究,以“快乐论”为导向,认为幸福是趋乐避苦的主观感受所以称之为主观幸福感。这是一个多学科的研究领域,社会心理学家迪纳(,是少数公认的学术之一他指出,主观幸福感是个体通过实际生活状态和理想生活状态的比较而产生的肯定态度和积极感受其特点是主观性、积极性、综合性。主观幸福感的测量体现了迪纳关于上述三个特性的总结。为了体现主观性、积极性、综合性,早期研究者卡垂尔(,曾采用图形形式,将主观幸福比喻为梯子或山脉,让受访者在图形中选择确定位置,代表该人的主观幸福感的高低程度。

后来的研究者瞄准综合性特征,认为主观幸福感是一个复杂的体系,由各种不同的生活感受综合而来,用一个图形或者一般化的问题根本测不准所以建议使用“单项提问、总体相加”的方法要求被访者回答生活质量的若干具体方面经过加总获得主观幸福的综合感受,柯恩曼和库鲁格对此做了总结。这种测量方法的调査成本较高多用于心理调查、满意度调查等一些专业学术领域,缺乏广泛的适用性。近布洛(根据趋乐避苦的理论逻辑,挑战主观幸福感的积极性判断,从问题的反面入手,测量“去幸福感”包括“痛苦”、“困扰”、“焦虑”等感受,为主观幸福感开辟了新的测量和分析视角。

在我们的此项比较研究中,有几项对英国的实证发现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一是主观幸福感没有性别差异’二是就业状况的影响没有中国髙三是教育程度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是负向的,四是中层职业地位的主观幸福感低于高层和底层。这几项发现我们事先没有估计到。对此,我们的思考是必须从社会保障体系的角度研究这些问题。英国是一个国民福利较高的国家,虽然没有达到北欧国家的水平,但是也保持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强大特征其社会保障体系是比较完善的,英国公民是社会发展的实际享受者不分性别、不论就业与否、不考虑教育程度或收入水平、与职业地位也没有特别大的关联。当然,这是我们的揣测,尚需要深人研究,用实证数据验证之。但是,在这里,为什么教育程度与主观幸福是负向的呢?解决这一悬念,也是未来跨国比较分析的任务。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