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学院2011年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工作总结

2017-04-17 作者:小编

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对弘扬科学精神、繁荣发展学术事业、净化校园环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我校广大师生以高度的社会使命感和学术责任心,恪守职业道德,弘扬优良学风,潜心研究,严谨治学,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为学校科研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2011年我校高度重视学术道德规范和学风建设工作,从制度建设、教育引导和监督管理等方面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在教学、科研、职称评定、干部选拔任用、人才引进、学生毕业论文等多个方面把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放在重要位置,成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工作

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工作。结合国家和省有关文件精神,深入学习《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度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等文件,就学校的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全面部署。把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组织全体干部和广大师生进行学习和动员,扎实有效地推进学风建设各项工作的开展,为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研水平、增强服务社会能力奠定良好的学风基础。

二、建立健全学风建设工作体系,加强学术规范教育

为了切实做好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工作,我校早在2010年就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校纪委书记和分管教学科研工作的副校长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和各系(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学风建设领导小组,2011年我校进行院(部)调整和第三轮干部聘任,2012年3月,根据院(部)调整和干部聘任对学风建设领导小组又进行充实调整(《关于成立滁州学院学风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院行〔2012〕9号)),并在科技处设立学风建设办公室。主要职责包括制定学校学风建设规章制度和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研究及宣传教育、组织对重大学风问题进行核实、提出处理建议等。学校还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和工作机制,健全教育宣传、制度建设、学术不端行为查处等完整的工作体系,根据《关于印发〈滁州学院学术道德规范(试行)〉的通知》(院科〔2008〕4号)文件精神,坚持把教育作为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和学风建设的基础。同时,按照省科协、省教育厅的有关通知要求,以教师为重点,组织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活动,把学术道德教育列入教师岗位和岗前培训的内容,在院(部)科技工作年度考核中,将学术失范案例数作为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学校积极组织广大师生学习各级各类有关学术规范的文件,提升师生的自律意识,引导全校师生将学术道德规范内化为行为准则;组织学习宣传品学俱佳的教授、专家学者的事迹,并选树一批严谨治学、成果突出的中青年典型,促进发扬优良学风;对于各类投诉事件,坚持惩教结合、宽严相济、分类处理,对违规或不端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对学风不严谨的行为予以批评教育。

三、强化全方位监督约束、严肃查处学术不端行为

为进一步细化学风建设实施过程的各个环节,学校建立了各种学术规范,完善学术评价考核办法、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办法,加强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提倡师生员工举报和投诉学术不端行为。不断强化全方位的监督和约束,建立学风建设机构、学术规范制度和学术不端行为查处机制,推进学风建设常规化、制度化、规范化。2011年我校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严格查处学术不端行为,强化学风建设。

1.对我校教职工申报的科研项目、教研项目、科研成果和项目研究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对有违反学术道德、存在学术不端等行为一经发现立即进行严肃处理。2011年全校共组织评议、推荐市厅级以上各类项目307项,组织评审校级立项项目73项。获批主持国家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17项,市厅级项目84项。发表学术论文347篇,其中二类以上101篇,发表的期刊学术论文11篇。获批1项发明专利和2项实用新型专利,另申报5项发明专利,获得省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出版奖三等奖1项和“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1项。在项目推荐、立项、科研成果审核、专利申报和报奖过程中严格执行学术规范、对存在学术不端的项目、科研成果一律不予推荐上报,有效地净化了学术风气和校园学术环境。

  1. 在教师职称评定、进修培训、考核评优、人才引进、校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创新团队的评选、干部提拔任用中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实行“一票否决”制度。
  2. 在大学生科研立项、毕业论文(设计)、学生的科技竞赛等科技活动中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依据相关制度进行严肃处理,并追究有关指导老师和所在院(部)的责任。2011年大学生科研立项85项,毕业论文2286篇,经审查其中6篇没有通过;全校有60多人次分别在大学生“挑战杯”科技作品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数学建模比赛、英语演讲比赛、电子沙盘大赛、机器人大赛、体育竞赛等系列活动中获一、二、三等奖;化工学院学生分别在《无机化学学报》和《Journal of Chemical Crystallography》上以作者发表学术论文等。学生学风建设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取得较好的成绩。
  3. 加强教学过程监督和管理,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违背教学规律和职业道德等行为,建立由学校、二级学院两级督导组检查和学生举报制度,为良好的教学环境形成提供了保障。
  4. 建立《滁州学院学报》刊文学术不端行为调查及处理程序,所有来稿都要经过学术不端系统检测,对重复比例30%以上的稿件直接退稿;比例在20%-30%,先初审论文,如果选题和论证确实有一定价值的建议作者认真修改,修改后重新进行检测;比例在20%以下,全部标明重复内容的后进入匿名审稿系统中,随机抽取审稿人;没有重复的直接进入审稿系统,有效地防止学报所刊文稿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在2011年刊发的近200篇论文中,没有一篇论文出现学术不端的问题,学报的影响因子和影响力也在逐年上升。

四、建立学术道德、学风建设定期检查和总结年报制度

依据《关于成立滁州学院学风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等相关制度,对学术道德、学风建设进行定期检查和年度总结。要求各二级学院和机关职能部门按照相关文件规定,以二级学术委员会为领导机构,在教学、科研、职称评定、干部选拔使用、人才引进、学生毕业论文等多个方面开展定期检查,分析本单位在学术道德、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总结经验和教训,并与每年形成完整的院(部)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年度总结报告上报学校学风建设办公室。学校对各二级学院和机关职能部门的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总结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形成学校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年度总结,报教育厅主管部门。

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作为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重要基地的高等学校,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的优劣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长期以来,我校一直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为了防范学术不端行为发生,规避学术失范,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我校将进一步加强教育引导工作,提高广大教师和学生学术道德自律水平;健全学术制度,规范学术管理;利用社会监督,形成良好学术氛围,努力构建学术行为规范,具有和谐学术氛围的良好环境。

以上是本站就原文内容做的整理,仅供参考,具体公告文件还请到该校官网查看。

知网论文检测入口:https://paperisok.com/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