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编辑:监督学术不端\引领学术创新的“警察”

2018-11-13 作者:小编

摘要:中国学术界的繁荣建立在数量而非质量基础上,学术不端行为近年来呈泛滥趋势。期刊编辑应该坚持在初审阶段使用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及时反馈稿件信息,鞭策作者避免抄袭剽窃行为,激励学者追求独立创新精神。学术编辑还应提高学术洞察力与自身道德素质,当好监督学术不端、引领推进学术的“学术警察”。PaperisOk论文查重网提供知网查重检测系统服务,所有论文查重系统均来之官网检测,查重报告均支持验证真伪!不论您学习哪个专业,写作什么类型的论文,只要您有文本相似度检测的需求,知网查重检测系统总有一个版本适合您。
关键词:学术不端;学术创新;学术警察
中图分类号:G 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030(2012)01-0114-04
中国GDP已跃居第二,而“国家创新指数2010"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创新指数为57,9,在全球40个主要国家中排名21位;美国、瑞士、韩国和日本排位分居1至4位”,中国创新能力与美日等国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学术是教育、科技、文化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是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然而“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杂志社利用学术不端文献检索系统,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和大量学术文献为全文比对资源,对3 200多家期刊编辑部累计上传的92万多篇稿件进行的学术不端文献的统计结果,仅仅文字重合率在30%以上的文献就达近10万篇”。
如何才能改善中国学术研究现状,减少论文重复率,提高学术创新性,已迫在眉睫。目前国家已从两个层面开展建设,一是从宏观上颁布《中国著作权法》《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等法律法规,对作者的知识产权特别是著作权、署名权、出版发行权等给予充分保护。这些宏观法令的出台充分反映了国家对版权的重视,注重原创性,提高创新意识。二是从微观上颁布具有针对性的法律条文,例如《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科研不端行为的通知》、教育部《关于加强科学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我国科研诚信建设的意见》《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等文件。国家进一步加强对科研工作的制度建设与惩处规范,各大高校与科研机构也纷纷制定各种学术道德规范、条例,例如《北京大学教师学术纪律规范》《清华大学教师科研道德守则》、中科院《院士科学道德自律条例》等相继出台,以期约束、纠正科研工作者的行为。
针对各个国家科研抄袭剽窃、学术造假屡禁不止的现状,学术界展开激烈讨论。目前关于学风问题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在道德与法律建设层面:朱丹丹分析了科技人员道德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科技工作者利用“科技中性论”来淡化自己的责任;现代科技的不确定性造成了科技道德的相对滞后性,科技的发展速度远远领先于伦理规范的发展速度;缺乏有效的科技评审机制,导致国内少数科技人员出现道德迷茫甚至道德失范的状况。钱荣贵在《出版界应构筑学术反腐机制》中建议学术期刊的主管部门(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科技部)迅速制定编辑的职业道德规范,以此来规范编辑行为,并提出全面推行匿名审稿制,采取联合抵制行动,建立期刊社、责任编辑、作者三方责任追究制,完善必要的写作规范(如论文的注释、结构),倡导学术批评之风等,以构筑学术反腐机制。王会认为一方面应该加强对编辑工作者学术规范的教育,培养学术道德自律精神,制定学术规范标准;另一方面,学术期刊编辑更应该具有“守门意识”,不能一味地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必须坚持专家匿名审稿制度,杜绝“人情稿”;充分掌握学术动态,杜绝一稿两投、改头换面重复发稿;建立作者诚信档案;控制注水论文发表;强化主编、编辑责任追究制度。张莉、张凤莲在《科技编辑的学术把关》中就学术期刊编辑出版所需把关的诸多要素中难重要的学术质量把关方法展开详细论述,提出在专家评审、编委会或主编终审、以及编辑加工过程中要分阶段把关,编辑过程中用基础知识把关、用专业知识把关,培养敏锐的编辑嗅觉。
不少人认为学术不端行为属于学术道德范畴,编辑不可能左右作者的学术道德,杜绝剽窃抄袭只能靠作者提高自身道德素质才能实现,学术期刊只能通过建立学术反腐机制来发挥作用,而较少认识到学术编辑在杜绝学术不端行为方面发挥的作用。事实上,学术编辑在端正学风建设、降低学术不端现象上大有作为。诚如钱荣贵所言,编辑出版作为文化传播的中介环节,同时也是剽窃、造假等学术腐败行为终出笼和形成危害的必经途径,只要在这一环节构筑“防火墙”,就有可能遏止学术腐败。然而,仅仅建立反腐机制还不足以终遏止学术腐败,监督学术不端、推进学术创新的关键还在于学术编辑的执行力。笔者认为,每位学术编辑应该勇于承担“学术警察”职能。根据《人民警察法》规定,人民警察的职责主要有:预防、制止和侦查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维护交通和交通秩序;组织实施消防工作,实行消防监督等等。“学术警察”,顾名思义,主要是维护学术秩序和规范,预防、制止学术不端行为,实行学术监督。只有所有学术编辑严格监督把关,才能杜绝剽窃、抄袭现象,降低一稿多发现象,有效优化稿件质量,引领、推动学术创新。
,编辑初审环节严格使用学术不端检索系统,自觉充当学术监督“警察”职责。
目前学术期刊的同质化现象严重,专业化程度不高,造成大量同质稿件重复刊登。据汤森·路透公司的调查,2008年全球刊发文章与1990年相比,文章发表量增加了1倍,被撤文章比例增加了10倍。《自然》在社论中认为“除了学术不端行为的泛滥,期刊和学术界对学术不端的逐渐重视、论文造假检测技术的提升,以及期刊撤销文章的主动性,从客观上导致了论文撤销数量的大增”。“高撤稿率”正是期刊杂志对学术行为不端严加防范的结果,反映了期刊学术界的进步。
中国现在也非常重视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目前流行的反抄袭系统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和同方知网共同研制的“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另一个是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ROST反剽窃系统”软件。中国知网“学术不端监测系统”将检索结果分为四种颜色,绿色代表“无问题记录”,黄色代表“重合字数大于1 000字或重合百分比小于40%”,橙色代表“重合字数大于5 000字或重合百分比在40%到50%之间”,红色代表“重合字数大于10000字或重合百分比大于50%”。学术编辑只要严把学术不端关,人人负起责任来,坚持对每篇来稿进行学术不端检索,就能在初审环节确保文章的原创性,迅速将“红色”、“橙色”稿件做推高处理,再从“绿色”、“黄色”稿件中选取优质稿件,送给相关专家进行二审,以保证文章的质量与水平。目前中国越来越多的学术期刊杂志社认识到使用检测系统的重要性,纷纷利用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去抵制、对抗学术腐败与学术不端,尽量避免一稿多投、抄袭成果进入下个环节。
第二,学术编辑主动将“红色”、“绿色”检测结果反馈给作者,可以有效发挥“学术警察”的警醒、威慑或激励作用。
中国人口众多,高校林立,投稿作者数以千

作者:赵秀丽
来源: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1期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