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不端行为的防治与治理

2018-11-08 作者:小编

摘 要:伪造、篡改、剽窃科研成果;论文虚假等学术不端行为,严重损害了我国科研工作者的形象,影响学术氛围的纯净,甚至严重影响国家的学术信誉和学术发展。因此,防治和治理学术不端及学术腐败行为、净化学术环境势在必行。通过分析学术造假现象,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治理对策。PaperisOk论文查重网提供中国知网查重官方入口服务,所有论文查重系统均来之官网检测,查重报告均支持验证真伪!不论您学习哪个专业,写作什么类型的论文,只要您有文本相似度检测的需求,中国知网查重检测系统总有一个版本适合您。
关键词: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第三方评价;防范与治理
中图分类号:G6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9-0128-02
学术造假和论文剽窃在国内学术界早已不是新闻。但近几年,媒体频频曝光各种学术不端行为,如论文抄袭、成果剽窃、捏造数据、不当署名、一稿多投、挪用科研经费等等,而涉嫌者从研究生到到教授甚至博导、院士,实在令人震惊。种种不端行为正如病毒般侵蚀着科研肌体,如不及时防范、治疗,学术环境就难以纯净。
一、学术造假现象及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学术不端行为体现
1.抄袭他人成果
抄袭是为常见的学术不端行为。如湖北某大学郝汉舟把他人发表的3篇SCI论文窃为己有,其中把自己列为作者的有2篇,列为非作者的有1篇;2005 年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李连生被举报存在剽窃他人成果的嫌疑,经调查属实;浙江大学原药学院副教授贺海波因论文造假被开除出教师队伍。
2.伪造篡改实验数据
实验数据造假现象较多存在学术论文中。而目前学术期刊使用的检测系统不能分析数据,因此,尽管有些文章通过了检测系统这关,但还需要编辑、专家进一步认真评审。如日本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加藤茂明的研究小组被曝存在大量篡改和捏造实验数据的行为,数十篇论文因此被撤销;天津某大学作者发表的两篇标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论文实验材料不同,但是实验结果相同,经查其中一篇论文数据造假。
3.雇“枪手”
论文中介、枪手在市场的需求下迅速生长。职称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甚至连工作总结、会议发言都可以花钱通过中介、枪手获得。如湖南某大学彭国星与福建某大学余文琼在网上雇人完成基金项目书。经比对,彭国星2012年度申报的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与余文琼2012年度申报的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整体相似度为97.1%,经调查,两人都是花钱从网上“中介公司”购买申请书。
4.剽窃、伪造信息
山东某大学任升峰抄袭剽窃他人已获资助项目申请书。经项目相似性检查系统比对,其2012年度基金申请书与其他人2008年度已获资助项目申请书高度相似;同时,任升峰为展示他了解该研究领域的前沿,将申请书中10篇参考文献的出版日期变造成近年,并且将原资助项目主持人在美国的研究工作列为自己的研究成果[1,2]。
(二)学术不端产生的原因
1.学术造假动机来源于利益
为了评价高校及科研单位研究人员的技术水平,产生了发表论文的需求,现今发表论文、出版论著、科研成果与评职称、年终考核、课题结题、荣誉、升迁等利益问题密切联系。导致在科研成果上重成果、轻转化,在职称评定上重数量、轻质量,在项目评定、成果认定上重人情、轻内涵导致了学术的虚假繁荣。
2.急功近利、浮躁、追求短期效应之风对学术氛围的侵蚀,部分科技人员职业道德缺失。
3.科技管理体制存在问题也是造成学术不端行为的主要原因。
4.惩治不力是学术不端行为频发的原因之一
目前我国尚无完整有效地防止和惩处学术腐败的法规。因此,面对剽窃、抄袭、虚假学术行为,要用“重典”治理,以儆效尤[3,4]。
二、整治学术不端行为的对策
(一)加强科学道德教育
缺乏养成教育是造成学术不端行为的一个根源因素。如果大学缺乏学术积淀和学术传统,必将严重影响整个社会学术诚信。因此,应该从大学开始培养青年人的学术诚信意识,将正确的价值观念植入灵魂。对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要进行严格的学术规范和诚信教育,设立不同的探讨科学道德相关问题的课程,包括科学道德规范与文化宗教影响、科学与政策、学术道德与社会服务等等。
同时还要设立明确的科学道德培训目标和管理人员,针对不同学位的学生给予足够的科学道德教育。一旦发现学生、教职人员出现学术剽窃等不端行为,就要给予严厉的打击。国内的很多高校相关的“宣传教育”已起步,这将成为学术净化的主要防线。
(二)建立正确的评价机制,设立专门的评价机构
,建立正确的评价机制。学术规范,首先要避免错误的机制设计。国内很多科研院所和高校把学术评价、考核结果直接与职称、职务、工资等联系起来,有些人为了使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就采取学术不端行为。
这些设计,在某种程度上是“鼓励”和“逼迫”学者造假。错误的机制设计是导致我国论文产出,质量落后的根本原因。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才是推动学术发展的出路。比如在中国科大实行多年的 “柔性考核机制”,学校一概不提硬性指标,对一年一度的考核也不作具体要求,只是要求进行3~5年的阶段性工作汇报。历史数据表明,这种管理上的“柔”,并未造成中国科大学术和人才建设上的“弱”,反而使他们更“强”。
第二,建立第三方评价机构。当前我国学术评价机制需改革或重构。中国有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应建立学术打假机构,作为第三方进行学术评价。大学里虽然有审查机构、评价机构,但缺乏独立性,做出的评价也缺乏客观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为防止申请人抄袭剽窃项目申请书,引入了项目相似度检查系统,起到了维护科研诚信的作用,但仅依靠检查系统还是不够,仍缺乏科学性、客观性。因此,必须有第三方评价机构,维护程序公正。将评价标准和程序预先公布,并得到严格遵守,可实行小同行评价,采用通讯评审等方式。
(三)学术刊物要做好把关人角色
学术期刊作为论文出版发行的部门,担负预防学术不端行为职责,起着把关人作用。
因此,编辑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公正处理来稿,坚持学术原则。一是对“人情稿”、“关系稿”严格把关,杜绝发表不符合要求的稿件。
二是提高审稿门槛和质量。每篇文章都要经过学术不端系统检测,对抄袭率高的文章一律淘汰。但检测软件不是的,它只能起到警示、告诫学术人员遵守学术规范,尽可能地消除论文抄袭,是防止学术不端的一个辅助手段。因此,对文章的核心内容是否具有创新性则要经审稿专家严格评审。
三是拒绝中介。有需求就有市场,论文发表中介在中国大地上一下子漫延开来,甚至具备了一定规模,形成了职业。正是这个特殊群体的存在,给学术氛围笼上了一层灰暗。一些期刊编辑收了好处费,便将本不能发的文稿也发了。
这种收钱成人之美,不仅导致低劣文章充斥版面,也破坏了职业道德、损害了他人利益,践踏了学术殿堂!作为学术刊物,用稿应实行阳光操作,编辑与作者直接联系,拒绝接受论文发表中介推荐的文章[5-6]。
(四)完善法律法规遏制不端行为
学术不端行为使人们对科研的真实性、对研究者的诚实性产生了极大怀疑,也使人们思考学术不端行为到底应属于法律管辖还是道德管辖。而如今科研人员并不能以科研道德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许多人抛弃了严谨的学风,导致 “学术垃圾”横生。
我国还缺乏防范和惩治学术不端行为的法规制度,在不端行为的认定和处理方面,还存在认识标准比较模糊等问题。因此,有关部门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要提高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的惩治力度,不仅造假者要承担责任,相应的评审机构也要承担责任。只有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整治学术不端行为。
(五)成立学术调查机构,对不端行为无限期追究
在管理体制上,我国还缺乏一个能够跨越多个部门、相对独立的调查机构。科技部等有关部门在几年前成立了专门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科研诚信建设办公室,颁布了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有关条例,但该机构还没有产生明显效果。同时,对学术不端行为应该零容忍并无限期追究责任。
三、结 语
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创新创造日新月异的时代,科学道德以其在学术繁荣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方面的重要基础性作用。只有加强学术诚信和道德教育,建立科学的学术激励机制和规范的评价体系、评价机构,才能有效防范和治理学术不端行为。
学术期刊作为科学研究成果的传播者,肩负着重要责任,只要整个期刊界、学术界联合起来共同抵御学术不端行为,学术氛围必将得到净化。
参考文献:
[1] 陈灿华,赵俊.预防与惩治学术不端行为之我见[J].云梦学刊,2011(3).
[2] 罗芳.学报编辑如何防范学术不端行为[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4(6).
[3] 潘淑君,李无双,叶飞.学术期刊应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策略[J].编辑之窗,2007(6).
[4] 张立,王华平.学术不端行为的模型化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7(25).
[5] 苏振华,杨振和.我国期刊运营模式现状及创新分析[J].价值工程,2011(11).
[6] 胡春艳,李贵.学术危机与学术问责[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1(2).

作者:苏振华 杨振和
来源:今传媒 2013年9期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