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聚落空间与生活质量的关系–万方论文查重样例

2018-01-22 作者:小编

乡村聚落空间与生活质量的关系--万方论文查重样例,2.1生活质量及其评价框架“生活质量”一词早由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思(JohnKennethGalbraith)于1958年在《丰裕社会》中提出,并认为“生活质量就是人们生活的舒适便利的程度以及精神上所得到的享受和乐趣”。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对“生活质量”进行了进一步探究,并在《政治和成长阶段》一书中,正式提出并予以详细阐述了“生活质量”理论[38],认为各国的经济增长要依次经历“传统社会阶段”、“为起飞准备前提的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阶段”和“高额群众消费阶段”,“高额群众消费阶段”反映的是一种数量上消费特征,自此之后,人们可能转向对“质量的追求”,这种“质量”就是“生活质量”,并提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而经济增长从有形产品到无形产品是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表现。

万方论文查重入口:https://wf.paperisok.com/

之后,国外对生活质量的研究逐渐由理论过渡到实证[39-42],尤其是对“生活质量”的测定和评估,坎贝尔(Campbell)、康维斯(E.Converse)和罗杰(Rodger)等人在美国进行了生活质量调查,重点分析生活整体的满意程度以及其他13个具体生活方面的满意程度[43]。国内关于生活质量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从社会学或是经济学角度静态地研究生活质量,提出一些关于生活质量评价的方法及指标体系[44-48]。

在生活质量的定义方面,厉以宁认为生活质量是反映人们生活和福利状况的一种标志,它包括自然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内容,生活质量的自然方面是指人们生活环境的美化、净化等等,生活质量的社会方面是指社会文化、教育、卫生、交通、生活服务状况、社会风尚和社会治安秩序等等;林南将生活质量理解为人们对生活环境的满意程度和对生活的全面的评价;陈义平认为生活质量须从社会的供给和人们的需求两个方面来定义才全面和,即生活质量是“社会提供国民生活的充分程度和国民生活的满足程度”。

2.2乡村聚落空间及其与生活质量的互动机理乡村聚落是指在地域和职能上与农业密切相关的人口聚居地[58],由人、自然、社会、建筑、支撑网络等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31],包括村庄(自然村与中心村)与集镇(一般集镇与中心集镇)等空间类型[7]。乡村聚落作为人类聚居的空间载体,其本身就是一种空间现象,因此乡村聚落的空间问题研究一直是乡村聚落地理学的重要关注点。乡村聚落空间研究是对乡村聚落的地域空间属性特征的表达与规律的探寻,其内容包括乡村聚落的空间功能、空间过程、空间结构、空间尺度等方面,其层级包括微观聚落单体与宏观聚落体系。

伴随着中国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战略的推进,乡村经济与社会面临着急剧转型,未来形势下什么样的聚落空间组织形式才能更好地发挥聚落职能[2]、聚落空间的有机更新应当如何进行等问题亟待解决,而乡村聚落空间是一个以人类活动为主导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空间系统,农民作为其主体,不仅是其重要构成要素,同时也是其主要调控者,以人为本、以农民生活质量为导向的乡村聚落空间研究应该是其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