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人口农业经营的策略–万方论文查重样例

2017-12-21 作者:小编

贫困人口农业经营的策略--万方论文查重样例,创新农业经营模式,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带动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在S村,农业生产经营大都采取原子化家庭分散经营模式,该种模式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S村以山地为主,土地分割细碎,难以进行规模化种植,农业生产仍以传统的耕作方式为主。

二是由于水资源的缺乏,全村尚无农业灌溉系统,加上土壤贫瘠,土地的收益率较低。三是外出务工的家庭仍有成员在家从事农业生产,土地并没有荒废。四是在农业生产效益低下的背景下,多数家庭兼业化的趋势较为明显,不仅从事农业生产,还喂养有猪、鸡等,即种植业与养殖业相互补充。

由于劳动力、技术、信息以及基础设施等农业生产要素的缺乏,农户没有能力和动力去进行各种生产要素的创新与交换,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市场化、产业化与合作化的程度都比较低。对于贫困农户来说,农业生产的原子化家庭经营模式使得他们首先考虑的是家庭生活,而不是家庭生产。

例如,当被问及如何更好地解决家庭贫困问题时,家庭人均纯收入1000元以下的贫困农户中选择产业发展的只占27.8%,相比之下,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在1000~3000元、3001~5000元、5001—10000元、10000元以上的农户选择发展产业的比例分别是35.0%、47.8%、52.9%、60.0%。也就是说,贫困程度越高的农户,认为通过产业发展解决家庭贫困问题的可能性越低,他们更倾向于危房改造、医疗救助、低保保障等政府直接干预措施来解决家庭贫困问题。就产业发展意愿来看,调查数据显示,家庭人均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贫困农户中有49.4%的农户倾向于传统的玉米种植,而这一比例分别是年人均纯收入在1000—3000元、3001~5000元、5001~10000元和10000元以上农户的1.1倍、1.7倍、1.4倍、2.5倍。人均纯收入越高的家庭,种植茶叶、烟叶等经济作物以及发展养殖业的意愿越强烈。就目前贫困人口农业经营的策略来看,外部条件的约束与内在发展动力的不足制约了其在产业扶贫中的绩效,可能会造成扶贫资源的渗漏与偏离,使他们陷入贫困循环的状态。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