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样例–高校学风建设主体的确定

2017-11-01 作者:小编

知网论文查重样例--高校学风建设主体的确定,研究高校学风建设,确定其主体同样是不可回避的基本问题。什么是主体呢?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主体是与客体相对应的概念,在哲学上指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

[7]而客体在哲学上指主体以外的客观事物,是主体认识和实践的对象。[8]在高校学风建设工作中所涉及到的人主要有包括教育行政机构和高校行政领导在内的高校管理者、专业课教师、学生、教学辅助人员。关于高校学风建设的主体,学界同样存在不同的观点。总体上可以归纳为单一主体论和多重主体论。单一主体论又可以归纳为学生主体论、教师主体论和管理者主体论。

1.学风建设管理者主体论有学者认为高校管理者在高校学风建设工作中能够起到主导作用,应该是学风建设的主体。高校管理者的涵盖范围比较宽泛,既包含教育部、教育厅等与高等学校存在隶属关系的教育行政机关,也包括基层高校从事具体学校管理工作的校长及具有管理职能的部门和处室负责人。不考虑各院系领导的教学职能,单从管理的层面讲,各院系的领导也应该属于这个范畴。

首先,高校管理者在信息获取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尤其是高层次的管理者,对国家教育政策的理解和实施能够起到关键作用,甚至对各级教育政策、法规、条例的制定和出台都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其次,作为高校学风建设具体政策的执行者,高校基层管理者对学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高度和对学风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会直接影响到高校学风建设工作的实效。还有就是高校管理者在学风建设工作中自身的定位同样会影响到学风建设工作的开展和实施。在学风建设方面,学校领导要带好头。学校领导要重视学校的学术研究,建立学术核心。这就要依靠教师,充分发挥教授的作用[9],才能在高校学风建设方面取得明显的成效。因此,高校管理者在高校学风建设工作中所起到的导向作用十分重要,作为高校学风建设的主体是必然的。

2.学风建设教师主体论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通过言传身教向学生灌输做人和做事的道理。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教师队伍在工作职责上有所细化,分为从事专业课的教师和从事学生管理的教师。虽然在工作职责上做了一些分工,但是作为教师而言,他们的价值观念、言谈举止和治学精神始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产生影响,教师在高校学风建设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极为重要。通过对“中国知网”搜索的结果来看,早提出教师作为学风建设主体的是梅贻琦先生。他认为在治学方面,教师应该率先垂范,为学生起到表率作用。

“为教师者,自身固未始不为此种学风之产物,其日以孜孜者,专科知识之累积而已,新学说与新实验之传习而已,其于持志养气之道,待人接物之方,固未尝一日讲求也;试问己所未能讲求或无暇讲求者,又何能执以责人?”[10]同样,“大师论”也是梅贻琦将西方高等教育理念移植到中国本土的成功的例子之一。梅贻琦提出了“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有名论断。梅贻琦千方百计广招人才,使清华园内人才济济,群星灿烂,有效地推动了清华学术和教育的进步,为清华大学营造良好的学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在高校学风建设过程中,教师的主体地位毋庸置疑,教师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

3.学风建设学生主体论高等学校的办学目的就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风建设的重要目的是解决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如何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何帮助他们正确对待学习和人生的发展,如何帮助他们做到实现自身价值和促进社会发展的良好结合等一系列问题都是高校学风建设的关键所在。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而广泛的参与,高校学风建设工作就像无本之木,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工作载体,也就会使学风建设工作失去目标和方向。

在高校开展学风建设的过程中,学生并不是单向、被动地接受教育和引导,同时也能对他们所处的外部环境产生反向的影响。学风建设的出发点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其落脚点是通过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学生在学风建设工作中应当占据主体地位,在工作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作用,从而推动学风建设的发展。[11]作为包含校长、职能部门负责人、院系负责人和辅导员在内的各级高校管理者都应该深入研究学风建设工作中的内在规律,明确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在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全力推进高校学风建设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育人工程,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4.学风建设双主体和多主体论也有部分学者对学风建设持双主体的观点,他们认为学风建设的主体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学风建设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包括教师的学风和学生的学风两项内容,二者相互影响、彼此促进、互动发展,共同形成大学的整体学风。[12]也有学者认为管理者、学者和社会在学风建设中能够起到主体作用,通过多管齐下的方式加强学风建设,促使学风建设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就教育管理者来说,需要改变目前量化的学术评价体系;就学者个人来说,需要坚守学术道德,潜心做学问;就社会来说,对学术造假则不能包庇纵容,而应坚决同不良学风作斗争。[13]不同主体在学风建设过程中各自发挥主体作用,形成促进高校学风建设的合力。

通过上述分析和论述,我们可以十分清楚地意识到,学界对于高校学风建设的主体还存在不同的见解,尚没有形成比较统一的认识。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在高校这一组织中,高校管理者、专业教师、教辅人员和学生处于不同的层次,在各自不同层次发挥不同程度的作用,对学风建设产生相应的影响。具体表现可以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其一是管理者的导向作用,其二是专业教师的引导作用,其三是教辅人员的辅助作用,其四是高校学生的能动作用。

在学校教学、管理活动中,学生和教师是两个十分重要的群体,学生是主要的是受教育群体,同时学风的状况主要是通过学生的总体精神风貌得以体现,教师群体是主要的施教者,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起到关键的作用。管理者和教辅人员这两个群体的重要性体现在导向和服务方面,对学风建设外围环境的营造十分重要。因此,管理者、教师、学生、教辅人员在学风建设中都有着至关重要而不可互相替代的作用,学风建设的多重主体观点是比较中肯的。

.—— END ——.